大陆项目获奖总数首都第1!为这些贝壳学子点赞!
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争夺赛落下帷幕
本届大赛中
我校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1+项
金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为历史最高
代表我校参赛的大陆项目获奖总数为
首都高校第一!
首次获得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学校再次取得突破!
“互联网+”大赛由教育部牵头
与十余个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450多万人次、340多万个项目报名参赛
经过8年的发展
大赛已经成为教育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质上互联网+、挑战杯等
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
是实践的大赛!
是育人的大赛!
大赛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
增长智慧才干!
努力成长为敢闯会创的有为人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今年的获奖项目团队
看他们是如何借助大赛平台
一步步从优秀走向卓越!
01
北科大高端膜层科研成果转化
践行者——王瑞俊
集成电路一个小小芯片上的膜层制备需要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薄膜技术好坏直接影响芯片性能。高性能膜层是核心器件全流程制备的关键环节,影响到一个大国在高精尖设备制造上的话语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王瑞俊,在梯队的技术支持下,将膜层制备的先进科研成果进行了市场化应用,成立了产业公司,依托该公司已经解决了国内某型号战机雷达反射罩、航空油针器件、装甲高强度涂层等一系列高标准军用膜层制备难题。同时民品领域产品涵盖高功率电力电子基板、压敏电阻器件、蓝宝石焊接、柔性电子等。
“互联网+”大赛线上答辩现场
王瑞俊本人在校期间发表论文2篇,专利4项,指导产业公司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主持军工课题1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项,通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历练,克服了从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一系列难题。
项目团队打破从设备硬件到工艺流程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国内陶瓷金属化、金属陶瓷化膜层领域的先行者,储备膜层核心技术十余项,打破了国外对高端膜层制备的技术垄断。
项目团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践行者,高端膜层制备的领航者,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将高端膜层制备产品更好的应用于5G通讯、手机快充、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北科力量!
王瑞俊与乔利杰教授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
司莱美克-突破封锁,做震撼世界的中国膜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研究生成长组国赛金奖
推荐单位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王瑞俊(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
乔利杰、庞晓露、张德印
王瑞俊接受媒体采访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王瑞俊:
首先要感谢学校导师乔利杰和庞晓露两位教授对我的大力支持,产业化应用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往往需要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每次遇到困境,是团队的支持让我有勇气克服困难。其次要感谢校团委和学院对我参赛过程中的各种帮助,让我可以集中精力安心参加比赛。通过这次大赛,我不但理清了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且也使公司获得了多家基金公司的关注,这对项目未来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北科大项目团队
02
用科技捍卫新疆棉,助力打赢
国际“贸易战”——蒋世界
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新疆棉花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依然不敌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校友蒋世界率领团队,长期在新疆棉花主要产区调研新疆棉在生产及销路方面的问题,展开定向科研攻关提高棉花生产质量,与巴基斯坦等国建立外贸合作关系,重新打开新疆棉销往世界的通路。
集团设立乌鲁木齐国际物流集散仓
蒋世界在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北京互联网企业高薪offer,主动申请前往西部,目前已经在新疆成立昱科集团,集团目前拥有八项专利成果,多次被评为诚信企业。
集团累计为疏勒县农业农村局等80余家政府单位提供智慧温室大棚方案、智慧水肥系统等方案,与当地农户签订保底增收协议;集团承接了南疆全部地区的棉花公检工作,只要从南疆运出去的棉花,每一批都需要由集团负责抽检5公斤;集团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新疆棉附加价值,争取在新疆棉花产地就能够搭建加工、生产、外贸的全链条,切实提升当地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并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鼓励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在未来,蒋世界也将继续深耕南疆农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祖国建设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智农疆棉——科技捍卫新疆棉,打赢国际“贸易战”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国赛金奖
毕业学院
高等工程师学院
项目负责人
蒋世界(毕业校友)
企业资质及荣誉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蒋世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举办“互联网+”大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比出名次,而是给那些有想法有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信心,并付诸行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从理论到落地也许缺的就是这一把火,“互联网+”大赛做到了。对于我而言,创新创业竞赛是连接毕业生和母校的一座新桥梁,源源传递着母校对于创业者的殷殷期盼与关怀,帮助与支持,希望更多青年学子能够敢闯敢创,做出实事儿,为国家做贡献,也为母校争光!
昱科集团投资开办的英吉沙针织厂开业典礼
03
玉米雄性不育技术应用的先行者
——江易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打好我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而玉米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坚力量,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燃料”,如果说“水稻”关乎的是上世纪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那么“玉米”就是保障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支撑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及能源战略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平谷实验基地的团队合照
玉米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是玉米生产和育种中特异的种质资源,对玉米杂交育种和杂交种生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类不育材料缺乏有效的保持和繁殖技术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在玉米遗传育种和杂交制种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江易林依托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先进的实验平台,与项目团队耕耘多年。在导师万向元教授的指导下,江易林本人发表论文4篇,参与发表专利6项,从本科生三年级到博士四年级的科研之路克服了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大量挖掘的难题,和团队首创了多控不育、矮败不育以及作物通用型显性不育三大核心技术,分别创制出了玉米的多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矮化耐密植品种,并有望扩展到不同作物的雄性不育系创制。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玉种高科—攻克玉米“雄性不育”世界性难题,捍卫国家粮食安全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国赛银奖
推荐单位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江易林(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
万向元、魏珣
三大雄性不育技术简介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江易林:
在导师万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代表团队参加了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在这期间收获良多,对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源头的不育基因挖掘、基因功能的解析,到设计体系的原创性突破,再到专利、论文的发表,项目的应用与落地,以及对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政策的解读,让我更加明白了科研的价值。
从比赛角度来说,在学校多位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无数次的改稿和答辩演示,也让我更加从容的向外界展示自己科研工作,更让大家去了解生物与农业中心这个大家庭,共同为玉米生物育种增添一份属于北科人的贡献。
江易林答辩现场及团队参加学术会议
04
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
青年领军者——张明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在此背景下,清洁取暖成为冬季供暖的新关注点,但我国现有的建筑供暖方式多采用集中燃煤,能源消耗巨大,容易造成冬季能源短缺,而且传统设备的煤改电电热转化率仅为燃煤的30%,煤改电后取暖成本高,如果要全地区煤改电成本巨大。电热膜供暖系统是一种以电力为能源,以发热电缆为代表的线式低碳供暖高科技产品。因其具有清洁性、适应性、低碳性等特点,成为煤改电大环境下建筑供暖的最好选择。
张明轩工厂实地考察
张明轩自2018年开始学习、研究并探索应用低压制热电热膜,并创建了明烯科技公司,对电热膜供暖系统进行了升级与改造。在张明轩的带领下,明烯团队在产品研发中表现突出,获得央企单位的大力认可,央企单位携带全国十余个产业基地作为明烯科技的产业支撑,4个实验室作为协同创新的基地,并已经对明烯科技实行分批融资。张明轩将带领明烯科技在未来继续完善清洁取暖新对策、新方案,以科技为引领,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力量!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明烯科技——碳中和背景下建筑智慧供暖系统全球领航者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本科生初创组国赛银奖
推荐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项目负责人
张明轩(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
张铮、李晓辉、伍英、戈誉阳
“互联网+”大赛线上答辩现场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张明轩:
在大一这一年,我带队参与了学校的大部分比赛,并以负责人的身份获得了许多奖项,作为在校实创公司,为校比赛和我的创业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为了比赛能获得好的成绩,我这一年更加努力地创业,不浪费每一分一秒,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比赛,让我在一年完成了我认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而也正因为我实际在创业,使得我获得了优秀的比赛成绩。
比赛让我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答辩能力与领导力,让我未来在面向资本时可以更加的从容。虽然比赛结束了,但对于我来说,结束亦是一种开始,未来我们将着力完善“碳中和”的新对策、新方案,以科技为引领,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力量!最终形成一总部、一院、一基金、多家控股项目子公司的发展格局。
项目签约仪式及明烯科技校内团建合影
05
守护先进核能系统安全的
硬核女博士——王优
燃料包壳材料是保障核安全的关键部件,是核燃料与人类之间的第一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是否能实现完全自主化,将会影响我国核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将影响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优依托学校先进的实验室,在周张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与项目团队耕耘多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Corrosion Science等期刊)、EI论文1篇,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并获2023年牛津大学材料系联合培养资格。曾获硕士国家奖学金,泰纳瑞斯一等奖学金,CSC奖学金,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二等奖,第十一届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以及优秀三好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王优博士生及其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历经数年,终于突破技术封锁,掌握先进四代堆燃料包壳材料—氧化物颗粒弥散(ODS)钢的全流程制备技术,成为国内顶尖的可实现百分百自主制备先进四代堆燃料包壳管的研发团队。目前已经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可以分别为实验室、工业和商业提供大批量ODS钢材,为强势进入核工业领域燃料包壳材料市场做好准备!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百磨成钢—全球先进核能系统安全的守卫者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研究生创意组国赛铜奖
推荐单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王优(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
周张健、郑文跃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王优:
互联网+大赛的魅力在于,它常常让我觉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近年来,在周张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百磨成钢团队所制备的ODS钢的相关服役性能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已经具备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工业化生产的条件。我们团队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但是始终不清楚如何踏出第一步。
在此期间我们与校团委苏烜老师取得联系,苏老师向我推荐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期待我们可以在比赛中快速成长。同时借此机会,依托于北科大孵化器,我们团队正式注册了公司—北京优创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踏出了科转第一步。
随后在互联网+比赛全程中,学校邀请的专家指导我对项目做出了更加清晰、深刻、有条理性的规划。与单纯地搞技术不同,作为一个创业团队,我们更需要了解政策动态、市场需求、商业模式、财务规划以及战略布局等等内容。
由于我和我的团队长期停留在象牙塔进行技术研发,很少涉猎ODS钢销售、市场需求等板块,所以我们相当于再次从零出发,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幸运地是,学校为百磨成钢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凭借团队前期与钢厂、研究院、企业的研发合作,我们联系到了一些一线专家,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指导。
我带领整个团队在紧张的比赛间隙疯狂地收集资料,深入调研市场需求,联系合作方仔细敲定每一步合作细节,终于摸到了创业板块的一角,让我对项目的未来发展道路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经历了这一次互联网+大赛的洗礼,我们整个团队的创业思路更加成熟,对未来的科转之路建立了更坚定的信念。本届互联网+大赛已经落幕,但是我们百磨成钢项目的科转之路才刚刚开始。
06
用高科技打造革命老区绿色发展新模式
——巴浩静
革命老区涉县被誉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摇篮,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改革开放后,全县经济的90%以上来自水泥建材和钢铁冶金产业,在“双碳”背景下老区的振兴发展道路更加艰难。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巴浩静,依托学校“新工科”优势,带领项目团队扎根老区整整5年,根据当地产业集群构成特点,以工业固废为原料,打造出可完全媲美水泥的基建新材料——固废基胶凝材料,其生产成本仅为传统水泥的1/4,碳排放可减少95%以上。
材料稳定生产超过3年,帮扶企业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吨/年,年营收超过2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50余个,带动间接就业人员2000余人。当前固废基胶凝材料已推广至山西、湖北、宁夏等10余个地区。由产学研转化获得国内、国际自主知识产权14项,制定实施标准4项。核心技术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驻足太行山颠,胸怀老区人民,在科学中凝聚老区的特色,用老区人民的钢铁意志和革命烈士的热血来谱写“新时代革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篇章!
团队和倪文老师在施工现场督导并为企业和群众
宣传固废材料知识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利废惠民 新材建业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
推荐单位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巴浩静(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
倪文、张思奇、李佳洁、李颖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巴浩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固废新材料修建的道路如今已经铺满了革命老区的大街小巷,贯穿于太行山脉之间。利废事业让老区的环境美起来,固废新材料打造的产业链集群,让老区人民富起来,共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为国家碳减排事业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多年来,我和团队扎根在大山深处,虽然打交道的是固废,但是心间时刻不敢忘怀的是国计民生,是如何降低建材行业的碳排放。由固废向基建新材料的高附加值转变,其间投射的是团队5年来日以继夜盯现场、调设备、赶实验的身影。更离不开倪文老师和学校,滋滋不倦的教诲,立身为范的引领。互联网+大赛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现自我平台,我们从科研幕后走向台前,向大家展现北科大“钢小伙、铁姑娘们”“敢奋斗、正青春”的精神面貌,我们无畏艰苦,争做祖国的“钢铁脊梁”。
团队在生产现场、实验室、生产中央控制平台
监测生产和实验,期间正值冬季大雪
学以致用鞭策我踏实前行,贤者同行激励我愈加勤奋,在与参赛同仁并肩作战的同时,我们也有机会透过专业壁垒看到更多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定会因科研工作者的成果愈加光明灿烂。
07
科技报国,书写高品质金属复合材料新篇章——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团队
高品质金属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重大战略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现有制备技术存在结合强度低、板形质量差、残余应力大、环境污染大等产业难题。
针对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等企业提出的需求,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团队依托学校先进的实验室,在谢建新院士、刘新华教授、赵帆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结合团队已有研究基础,开发了一种高品质金属复合材料绿色高效制备新工艺。
新材料制备与加工团队在谢建新院士的带领下始终着眼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实验与生产相结合,历经数年,突破国外在相关金属复合材料领域的封锁,自主研发了连铸复合成形工艺及相关设备,实现了高性能铜包铝、银包铜等金属复合材料的低成本高效生产,解决了多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产品在北斗卫星、嫦娥二号、临近空间飞行器、先进飞机、高铁转接系统、通信电缆等航空航天、军事装备、轨道交通、电力输送等领域广泛应用。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高品质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相关成果在20余家企业转化应用。
实际生产车间照片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高品质铜铝金属层状复合板绿色高效制备新工艺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国赛铜奖
推荐单位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汪锐(在读博士)
指导教师
谢建新、刘新华、赵帆
参赛感受
项目负责人 汪锐:
互联网+大赛产业赛道为我们与企业搭建了一个桥梁,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研究人员能够针对实际的问题切实的开展研究,使科研落地。我们团队在谢建新院士、刘新华教授和赵帆老师的指导下,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坚持研究着眼于国家需求,实验与生产相结合,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这次互联网+大赛更加坚定了我们科研报国的决心。通过与企业的对接,发现实验室研究与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生产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科研能力,在科研上取得更多优秀的成果,还将立足于实际,将科研成果更好的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做到产学研相结合,让我们的研究成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本届互联网+大赛虽已结束,但是我们科研报国之路才刚刚开始
团队合影
08
投身智慧医疗,勇担社会责任
——“医工致行”团队
项目首创面向临床医疗领域的“智能3D医学影像平台”,利用框架云边端协同训练优势,实现医学图像快速、精准三维重建,产品3D-PDF报告可通过鼠标实现交互操作、器官显隐和病灶测量,解决了医学影像重建速度慢的难题;产品移动端3D云模型将病灶三维影像存储至华为云端,通过二维码实时获取影像数据,解决医院现有PACS存储空间亟需扩容难题;“3D打印模型”可通过模拟规划手术路径,打印导板辅助复位,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感染率。
截至目前团队已与全国二十余所三甲医院建立深入合作,研发产品已成功辅助上千例手术。
产品3D-PDF报告
云端存储二维码
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医工致行——基于昇思MindSpore的智慧医疗创新解决方案
大赛获奖
第八届“互联网+”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国赛铜奖
推荐单位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
齐思雨(在读硕士)
指导教师
肖若秀
3D打印模型
参赛感受
参加竞赛后,成员们对自己从事研究的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竞赛过程中,为了解医疗领域的实际需求,在负责人齐思雨的带领下,大家深入医院进行调研,接触到了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强化了项目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团队与医生沟通调查医院和患者需求
此外,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李光锦负责、机械工程学院缪存孝指导的项目《“一仪领航”--高精度激光陀螺仪技术引航者》获得本届大赛本科生创意组国赛铜奖。
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博士生周超负责,宋大钊、何生全、何学秋、李振雷、牛小萌指导的项目《中安科技——“双碳”背景下碳封存深部动力灾害安全智能预警平台》进入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
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褚根深负责,何啸、胡长军、李扬、李建江指导的项目《超能新核: 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核反应堆模拟系统与数据平台》进入本届大赛全国总决赛。
同时,国际学生中心、各相关培养单位积极联系国外院校,以“互联网+”大赛为平台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由我校推荐参加的国际项目获得了至少5项国赛铜奖(具体名单暂未公布),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竞赛育人工作
由团委牵头,联合教务处、创新创业中心
研究生院、国际学生中心及各学院
构建了“五创协同”的竞赛育人机制
将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受到教育部网站的报道!
学校学生科创氛围日益浓厚
在本科生导师、专任教师、辅导员的指导下
本硕博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提升科创能力
在2022年学校第23届“摇篮杯”竞赛中
共4464人次、920个项目报名参赛
参赛人次和项目数较往年增长了1倍有余
在今年7月份举办的“互联网+”北京赛区中
我校共获奖109项,获奖总数为首都第1!
入围国赛项目数为首都第1!
被评为赛事优秀组织校!
参加北京赛区比赛并获奖的
共有856人(1239人次)
其中本科生569人、硕士99人、博士188人
北科大学子正在擦亮
属于贝壳青年的“科技创新”金名片!
通过学校搭建的竞赛育人平台
逐渐培养并走出了王瑞俊、蒋世界、王优等
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支援新疆、用技术
创造社会价值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不断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受锻炼、长才干
为国培养“钢筋铁骨”的一流人才!
往期精彩
知识、美食、音乐、世界杯……小贝壳的多彩宿舍生活!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校团委
编辑:刘迎煊、林诗轩、韩琰森
校审:邢华超、薛浪
责编:杨美偲
相关精彩链接“我阳了!我来说说感染奥密克戎是什么感受!”
“激动!振奋!习近平主席的复信让我骄傲!”
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
一起为
再创佳绩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500个赞(在看)